-->
高低温放电性能测试是指将电池或电池组置于可控的高温、低温和常温环境下,对其进行恒流或恒功率放电,并测量其关键性能参数的测试过程。
核心目的:评估温度对电池放电容量、电压、能量、功率以及安全性的影响,确定电池的工作极限和工作区间。
验证工作温度范围:确定电池能够正常工作的最低温和最高温极限,这是产品规格书中的关键指标。
评估放电容量和能量:温度对电池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内阻有巨大影响,直接决定了电池能放出多少电量(容量)和能量。
低温:电解液导电性变差,锂离子迁移速度变慢,内阻急剧增大,导致容量和电压平台显著下降,严重时无法工作。
高温:化学反应加速,内阻减小,容量可能略有增加,但会加速副反应,影响寿命并带来安全风险。
测量输出功率能力:对于动力电池(如电动汽车、无人机),低温下内阻增大会导致输出功率大幅下降,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续航。
识别安全风险:极端温度下放电可能引发析锂(低温)、隔膜损坏、内短路等,测试可以暴露出潜在的安全隐患。
为BMS(电池管理系统)策略提供数据:BMS的温控管理、功率限制(低温下限制输出电流)等功能策略,都需要基于此类测试数据来制定。
进行该测试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集成:
环境模拟系统:高低温试验箱(温箱)
需要提供**且稳定的温度环境,范围通常要求 -40°C 至 +85°C。
内部需要具备良好的通风和安全性(防爆),尤其测试大容量电池时。
负载与测量系统:电池测试仪
用于施加恒流、恒功率或模拟工况的负载(放电)。
高精度测量电压、电流,并计算容量、能量等数据。
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:软件
控制温箱的温度和测试仪的充放电程序。
实时采集、记录和存储所有数据(电压、电流、温度、容量等)。
生成测试报告和曲线。
安全监控系统:
温度传感器:贴在电池表面,监控实时温度。
电压检测线:直接连接电池正负极,避免线损带来的误差。
安全防护:烟雾报警、紧急停机、温箱防爆等。
预处理:在常温下,用标准充放电程序对电池进行1-3个循环,使其处于稳定状态。
搁置:将电池放入温箱中,在设定的测试温度(如 -20°C)下静置足够长时间(通常2-24小时),确保电池芯内部也达到目标温度。
放电:在恒温环境下,以设定的放电速率(如 0.5C、1C)进行恒流放电至截止电压。
数据记录:全程记录电压、电流、温度、放电容量等数据。
恢复:将电池在常温下静置一段时间,再测量其恢复后的电压和容量。
放电容量:在不同温度下放出的实际电量(Ah)。
放电能量:在不同温度下放出的实际能量(Wh)。
电压平台:放电曲线的平均电压或中值电压。
放电效率:(低温/高温放电容量) / (常温放电容量) * 100%。
内阻:可以通过脉冲放电计算得出。
GB/T 31486 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》 (中国)
GB/T 31467 《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》 (中国)
ISO 12405-4 《电动道路车辆 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》 (国际)
UL 1642 《锂电芯标准》 (美国)
IEC 62660-1 《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动力电池 第1部分:性能测试》 (国际)
各大车企标准:如特斯拉、大众、宝马等都有自己的企业内部测试标准,通常更为严苛。
通过分析测试数据曲线,可以得出重要结论:
低温测试(如 -20°C):
结果:放电容量和能量显著降低,电压平台下降很快,内阻增大。
曲线表现:放电电压曲线位置更低,斜率更陡,提前达到截止电压。
风险:低温大电流放电易导致锂金属在负极表面析出(析锂),引发短路和热失控。
高温测试(如 55°C):
结果:放电容量可能略高于常温,电压平台稍高(内阻变小)。
风险:长期高温会严重损害电池寿命,加速SEI膜增长和电解液分解,增加热失控风险。